镇街分站:

当前位置: 凯发体育官网导航 > 专题专栏 >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池篇章

【和美乡村行】唐田镇八一村:御史故里“一里张” 清廉礼让促和美-凯发体育官网导航

发布时间:2024-12-24 09:15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碧水绕村流,翠峰拥古韵。12月17日,记者走进唐田镇八一村新建成的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一里中心村,一条沿河铺展的滨河步道率先映入眼帘。从上空俯瞰,精美雅致的步道同碧水潺潺共同在此处画了一段小弧,如母亲的臂膀环抱着古朴的一里中心村。

然而,这条如诗如画的滨河步道,并非自然天成,是村民们齐心协力、无私奉献的结晶。“起初我拿到设计方案时,本以为在同居民做工作时会碰一鼻子灰。”八一村党委书记汪锋回想起建设之初,依旧十分感慨。今年5月,一里中心村开始施工,滨河步道正是其中一大亮点工程,但需要多户沿线村民让出门前院落,他便和村委会工作人员拿着设计方案挨家挨户去做工作。

出乎汪锋意料的是,第一户就主动配合。沿河居住的储玉平一家听到村委会的提议后,第一时间同意无偿让出自家1.5米宽的菜园地。“村里要把路加宽,也是为了方便我们老百姓,我肯定积极配合!”储玉平告诉记者,自己菜园地规模小且不美观,现如今不仅让出了一条公园似的滨河步道,还让出了一条车道。“今年过年,来拜年的亲戚不仅能把车开到家门口,还能一起沿着河畔散步,真好!”储玉平开心地说。

无私谦让的美德极具感染力,立刻在村民间传递开来。储玉平的邻居张雪红听说滨河步道修建事宜,让出了宅基地门前2米宽的位置;张秀青听说自家门前的人行道也要拓宽,便让出老房厨卫部分;张年丰家听说中心村改厕需要位置建设砖砌式三格化粪池,则让出了自家堆柴火的位置……

“老张,你这一让可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汪锋激动地向张年丰一家表达感谢。过去,一里中心村的三户人家因为厕所面积过小达不到改厕要求,一直是村里头痛的问题,正是张年丰一家的无私谦让令其迎刃而解。

张年丰笑着摇摇手:“清廉谦让可是我们‘一里张’的传统美德,这不算什么!”他就此打开话匣子,原来,一里中心村也是明朝御史张廷瑞的故乡,张御史为官以清惠著称,前有老百姓给他建却金亭,后有朝廷给他造门骢马第。另据史书记载,唐高宗年间,有人曰张公艺,九代同居,竟和和睦睦,相安无事,唐高宗甚是好奇便问其故,张公取出一张纸写了一百个忍字,唐高宗十分赞誉并亲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从此各地张姓大都以“百忍”为堂号,并列为祖训。

谈话间,张年丰将记者引到位于一里中心村的骢马第门前,古朴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只见门楹上方书有“骢马第”金字横匾,两侧题有对联“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表达的正是关于勤劳和忍耐的价值观,常被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不懈,并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宽容和理解。

这一美德文化贯穿整个一里中心村的和美乡村建设。溯溪而上,沿着新修的进村柏油路,由西向东,村头的“致远桥”旁边,绘有“御史故里”“红色血脉,清廉一里”的主题墙十分醒目。村中的“骢马桥”北侧,一口“御史井”中蕴藏着张廷瑞致仕回乡后为乡亲们挖井的历史故事;而另一座古桥清心桥的一侧,则自然生长了一棵奇特的大树,由青檀、枫杨、薜荔、梓树——四种树组合生长在一起的“四合一”连理树……

熔古铸今,以文化人。以“廉政教育”文化建设为主线,八一村“清廉一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中心村建设于今年12月完美收官,而秉持“六尺巷”精神内核的“一里张”的清廉故事和张氏的“百忍”家风却将继续传承,以此走出一条以文化持续赋能基层治理、以现代文明涵养社会治理生态的新路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