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调结构、兴产业,让贵池的核心支撑更加有力。
——是贵池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2025年重点工作之一。报告指出,产业是高质量发展根基。我们东西南北四大产业板块“四梁八柱”作用日趋凸显,只要坚持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迭代”、新兴业态“抢滩”、未来产业“占先”,就一定能实现直道冲刺、换道领跑。
过去一年,在经济承压之下,贵池始终不改“一路向前”的奋进姿态,坚持“产业强区”战略不动摇,以先进制造业和绿色矿业为两大支撑,做大做强做优“东西南北”四大产业板块,产业发展蹄疾步稳,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区域综合竞争力位列全省市辖区第9,入选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为全市经济发展挑起大梁。
传统产业“发新芽”
从昔日的传统工业强县到如今连续3年荣膺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贵池离不开传统产业的深厚底蕴。但传统不代表落后,近年来,贵池积极顺应产业升级导向,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推动传统产业实现破局鼎新的“向上生长”。
日前,记者走进安徽友进冠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正赶上阳极炉出铜水,火红的铜水从出铜口汩汩流出,滚滚热浪扑面而来。
谁曾想,这家企业曾一度陷入濒临破产的困境。但破局求变,经资产重整和环保改造后,该企业最终历经转型的阵痛与拼搏的艰辛“涅槃重生”,成为国内排名第一的矿炼阳极铜供应商,待总投资50亿元的铜基新材料循环产业园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新增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对此,该企业总经理李智总结出最宝贵的一条经验:“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走得长远,必须不断逐‘新’提‘质’。”
数字技术也为传统产业带来了效率变革,眼下,贵池正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步伐,鼓励企业投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在池州骏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寥寥,取而代之的是科技感十足的自动化生产场景,一排排生产线流畅运转,“吐出”一块块动力电池顶盖板。“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生产线,不仅生产效率相比于之前翻了一番,产品优良率也明显提升。”该企业副总经理杨前军介绍。
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产品换代,已成为贵池诸多传统企业不约而同的应对之策。2024年,贵池传统产业技改投资增长8.3%,越来越多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在改造提升中焕发“新质”。
新兴产业“结硕果”
近年来,贵池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抢滩新兴产业新赛道。其中,“两新一装”(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主导产业已厚积成势,成为贵池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走进贵池铜基新材料产业的龙头企业——安徽金池新材料有限公司,半连续高精冷轧生产线高速运转、一刻不停,一卷卷高精度超薄铜带正准备打包装车,随后运往全国各地。自2021年4月全面投产以来,该企业抢抓贵池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机遇,紧跟市场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创新、产品迭代,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而就在去年初,该企业正式启用智慧“大脑”——数字化运营中心,实现生产、经营数据全栈式一体化感知、分析、决策,产品合格率、优良品率分别提高到99.8%、95%,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在距离金池新材料不远处,在贵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龙头企业——安徽鸿叶集团厂区内,一根根小毛竹被“吃干榨尽”。“大量的竹产品加工废料进入这个设备将重新‘变’成竹制品原料、绿色的蒸汽、环保的竹炭。”该企业副总经理杨德震向记者介绍的设备正是去年该企业与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强强联手推出的全竹资源化热解成套设备。近年来,该企业抢抓“以竹代塑”政策机遇,加大研发投入,深挖产业链,加快转型升级,迅速成长为我国“以竹代塑”产业的领军企业。
在“龙头”的起舞带动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跟进,推动一批新兴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如今,贵池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可圈可点——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已培育10亿级“链主”企业5家、亿级“链条”企业12家,实现产值320亿元;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落地项目数、投资额占全市比重分别达35%、38%;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进军智能装备和医疗设备赛道……一个个向“新”迈进、向“质”跃升的新兴产业挺起了贵池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脊梁”。
绿色产业“生强枝”
绿色一直是贵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随着船舶产业板块与芜湖造船厂合作建设船舶智能绿色制造基地、绿色矿业板块加快“三绿共建”,产业“含绿量”成为贵池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助力贵池向“新”攀“高”。
春节前夕,贵池船舶工业基地依然一片火热,工人们正开足马力赶制船舶订单,而在基地后方近670亩的空地上,省级重点项目贵池区智能绿色船舶制造基地项目正在加紧推进。目前,该基地正竞逐绿色船舶制造新赛道,去年上半年,全国内河载重吨位最大的、省内首艘“油改电”散货船——“川川长江001号”已下水交付,迈出了贵池船舶制造逐绿前行的重要一步。乌沙镇副镇长徐毅向记者介绍,该基地将在制造端持续发力,推动船舶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打造“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产业链,形成国际化绿色海工产业集聚区,为建设“安徽船谷”厚植绿色底色。
沿着长江岸线再向南望去,在南部矿区与长江岸线码头之间,贵池兴建了三条运输廊道和一条铁水联运专用线,实现绿色运输的全封闭、无污染,这正是贵池区正在实施的“三绿共建”行动的一个缩影。围绕打造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2024年,贵池整合关闭矿山3家,新增省级绿色矿山2家,统筹推进矿产品运输铁路专用线和殷汇、乌沙码头等项目建设,着力实现绿色矿山的提档升级、绿色运输的全面覆盖、绿色加工的低碳高效“三绿共建”。
“低碳、减排、降耗”的绿色发展理念已经被贵池植入产业发展“基因”中,随着产业“含绿量”不断增加,全区产业发展的“含金量”也在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加快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先行区,全力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发展动能。
如今,东部新兴产业板块、西部传统产业板块、南部绿色产业板块、北部船舶制造板块“纲举目张”,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两新一装”产业集群渐成大器,贵池产业发展正以蓬勃之势,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力“抢跑”。展望未来,贵池将发挥四大产业板块“四梁八柱”作用,坚持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迭代”、新兴业态“抢滩”、未来产业“占先”,以直道冲刺、换道领跑的奋进姿态,奋力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