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殷汇镇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通过“强化学习教育”、“提升阵地场所”、“抓牢队伍建设”、“夯实为民服务”等抓手,着力推动基层组织工作强基固本、提质增效。
聚焦学习教育“立足点”,常学常新,提升基层组织“生命力”。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常态化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今年以来,依托镇村月度学习例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共开展学习活动20余期。推动学习教育清单化。根据镇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及实际情况,为各类基层党组织“量体裁衣”,制定包含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与农村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科普、农技知识等内容的学习清单,镇级党委强化督促指导,基层各级党组织带动每名党员认真落实学习任务,做到计划有序、执行有力。推动学习教育多样化。采取邀请专家授课、组织外出考察、赴红色教育基地等学习形式,将“室内课堂”和“室外课堂”有机结合,同时将胡氏家风馆、读山烈士墓、供销历史博物馆等特色本土红色资源“串联”成线,形成“理论辅导 党性教育 红色研学”的多维度实景课堂,让学习更为生动鲜活。
强化阵地场所“支撑点”,建优建强,提升基层组织“硬实力”。提升党群服务中心。秉持“应融尽融”原则,有效搭建起群众需求与服务资源之间的桥梁,打造党群、政务、休闲、运动、亲子等多功能集成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用上资源。目前,累计开展便民服务、法律援助、文体活动等78次。用活远教电教站点。制定《殷汇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管理办法》,推动全镇19个站点做到制度健全、设施完善、成效显著。积极探索“远教 培训”“教学 实践”“基地 农技”等多种学用模式,将白茶种植基地、羊肚菌种植、木耳种植、优质水稻等一批特色产业打造成党员教育远教现场观摩点,为党员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实现远教站点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打造特色实训基地。着力打造马草深村市级乡村干部实训基地,构建起以理论学习、廉政教育、产业发展、实操业务知识、乡风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按照“1 n”即“1个主基地与若干教学点”的构成要求,整合出一条可供学习观摩的“实训景观线”。围绕殷汇村集镇治理项目、旧溪村文旅资源发展、马草深村特色农业、河东村积分治理模式等内容,打造突出殷汇特色的党建示范带,着力推动“一村一特色、一域一品牌”格局形成。
锚定队伍建设“关键点”,从严从实,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党员队伍强约束。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从严落实政治审查、谈心谈话等制度,从源头上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依托“三会一课”、远程教育站点等,扎实开展党员冬训春训,全镇累计开展培训19期,参训1261人次,切实做到以学提能促实干。加强党员管理监督,以身边榜样和身边案例激励警醒党员,截至目前,共开展集体警示教育5次。干部队伍抓关键。抓好村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少数”,常态化开展头雁擂台比武大赛,各村党组织书记立足村情民情、阐述工作思路、共商发展良策,形成了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实施“老带新”制度,建立完善联系村领导、村党组织书记与后备干部“2 1”的帮带培养机制,多方位指导传授,促使后备干部转变角色、提升素养、增强本领,今年以来,共有3名优秀村后备干部选举补充进入村“两委”班子。人才队伍燃引擎。加大在外人才摸排力度,及时更新人才库系统,累计摸排产业先锋、致富带头人等各类在外人才68名。加强日常沟通联系,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工作机制,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结对联系26名本土在外专家人才。定期开展回访,做好宣传推介,为有投资意向和返乡意愿的高层次人才做好服务工作。今年已排查出12条投资意愿,签订投资意向书2个,招引人才3名。
抓好为民服务“落脚点”,笃做笃行,提升基层组织“影响力”。“镇长热线”强治理。推出“打镇长热线、找支书解忧”工作机制,专门设置镇长热线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接听和记录。严格按照“首问负责、即问即办”原则,各村(社区)做到第一时间登记受理、接件即办、反馈评价,形成工作闭环。组织成立了18支镇村干部组成的工作队,走村入户,全面理清镇域矛盾纠纷实情和群众所呼所盼,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集体经济惠民生。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推行“党支部 公司 农户”等模式,同时以承接公益项目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因地制宜制定“强村计划”,培育新时代“六强村”。发展辣椒种植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套种等村级优势产业,灌口村白芨种植、马草深村农产品销售等初见规模,各村经营性收入实现稳步提升。志愿服务解民忧。各党组织以认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村居和道路沿线清理卫生,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已成立38支志愿者队伍,覆盖305名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4次。如马草深村距离集镇较远,未通公交,为了解决村内老人到集镇不便的情况,马草深村党总支以每月10日主题党日当天,安排了“赶集专车”,统一接送老人,这一举措获得了村内750余名老人的一致认可。(胡一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